山西平遥古城,世界文化遗产,国家5A级景区,历史底蕴深厚,太值得去了!

晋中 更新于:2025-09-22 04:30
  • 法监
    的平遥古城值得去吗
    平遥古城太值得去了!它是世界文化遗产、国家5A级景区,始建于西周,有2800多年历史。
    写这篇的人是个常年在晋中一带跑线的旅行博主,习惯用第三人称把城和人慢慢摊开。他打定主意就从到站那会儿讲起:傍晚风从轨道边扑过来,干爽里带点煤火味。他背着相机,手里攥着民宿老板发来的门牌照片,顺着青砖院墙往里探,巷口有人煮热醋饮,白气往上窜。进院的时候,屋檐的灰瓦反着一层杏黄的天光,猫从晾衣绳下钻过去。他放下包没多折腾,出门沿着窄巷慢慢走,看铺面把木招牌收起,门闩咔哒一声,城像是把嗓门压低了几分。
    夜里他没挤去最热闹的口子,绕到一座小戏台边,偶遇皮影彩排,灯布一照,纸影翻腕就有了神气。他靠着台柱看了一会,旁边的小孩抱着糖葫芦,笑声被风吹得碎碎的。收工的师傅把乐器装进旧木箱,远处屋脊线一点点暗下去。肚子叫,他在拐角摊上要了碗羊杂和一张烙饼,汤头滚热,胡椒一撒,鼻子立马通透。回去路上他经过一片更黑的墙根,脚下小石子哗啦啦响,城门楼上的钟面只剩一圈昏光。
    第二天他起得早,街还潮着,石板上蹭过扫帚的水痕。他先去一处老作坊看推光漆器,师傅戴着旧手套,拇指揉着漆面,镜子一样从暗里亮起来。他不急着拍照,在门口蹲了会,抬头正好看见燕子贴着檐角掠过去。再往里走是织布机的噔噔声,窗下堆着染过的靛布,风一过有股子草木的苦香。中午时他挑了家面馆,浇头码得像小山,醋瓶放桌上,蒜瓣随便拿,他就着小咸菜一口一口把热气带进肚里。
    下午太阳毒,他钻进一处偏僻的院子展陈,房脊压得低低的,院里挂满风干的玉米穗,金灿灿往下垂。墙角老猫半眯着眼看他,尾巴慢慢摆着,他不打扰,就在台阶坐一会。巷子拐弯处有个老邮局改的小店,橡皮章排了一抽屉,他挑张带鼓楼轮廓的明信片,写自己名字,盖个戳寄回家。临近傍晚,巡街的人让几家门口的音箱把声音放小,风把话吹散开,他心里竟有点宽。夜色下来,他没有去华灯最亮的地方,在城角边的矮墙上坐着,看邻家锅盖哐当作响,水汽和面香混在一起,顺着巷子慢慢爬。
    第三天他把闹钟往前拨了十分钟,想在城彻底醒来前多走两步。鼓声从远处飘过来,不急不慢,天边泛着冷蓝。他沿着外城的小路骑了会儿共享车,出门等小巴去城西的古寺,那里的彩塑目光温润,不言不语地看着来客。太阳一抬,院里榆树落子,啪嗒砸在石阶上,僧房窗棂透出一条窄光。他在墙根坐着喝水,鞋边爬过一只小蜥蜴,影子跟着墙的裂缝跑。回城时,田里的秸秆垛一捆一捆,村口晒着红辣椒,老太太用竹簸箕翻了又翻。
    傍晚他避开主街的人潮,拐进一条更窄的巷子,地上有刚洗过的水渍,反着灯。对门有人把木炭炉搬出来烤白薯,甜味儿顺风窜,他忍不住买了一个拎着走。楼上有人在晾被子,拍打声一下接着一下,灰尘在灯光里飞。他帮住在二楼的老大爷把一箱醋抬上去,老楼梯有点陡,扶手摸着粗糙,他脚步放慢,听见屋里传来收音机里的评书。他忽然觉得,这城不是哪张海报,也不是某个清单,它还在过日子,热乎的、琐碎的、没刻意摆好的那种。
    第四天一早,他拎了碗油茶和一个烧饼,站到小站台上等车,天还没完全亮,雾把轨道吞得没了边。口袋里兜着那张寄给自己的明信片,边角被汗水磨得软了。他回头看城那边,屋脊线被晨光一刀一刀切开,像有人轻手轻脚在掀被子。他心里的答案不再是“值不值”的账,而是那些细碎的瞬间自己往一块儿拼起来的分量。都走到这一步了,难道还能说不值吗?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